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中国优秀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科技期刊优秀期刊
主管/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
国内刊号:CN:45-1366/R
国际刊号:ISSN:1674-5671
期刊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癌症防治杂志

刊物语言:中文

刊物规格:A4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

主办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部

创刊时间:2009

出版周期:双月刊

国内刊号:45-1366/R

国际刊号:1674-5671

邮发代号:广西

刊物定价:235.20元/年

出版地:广西

首页>查看文章

【论文投稿技巧】期刊审稿流程全解析:从投稿至录用,每一步皆可提前预判

时间:2025-08-11 10:22:44

在学术研究的漫漫征途中,论文投稿与发表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一环。然而,许多科研工作者在投稿过程中常常会遭遇各种困惑与难题,被一系列问题搅得心烦意乱。你是否正被这些问题所困扰?

我满怀期待地将精心撰写的论文投递出去,可为何心仪的期刊一直显示“with editor”状态?这漫长的等待,让人不禁心生焦虑,是稿件出了问题,还是编辑在忙碌中遗忘了?

“under review”这个状态,是否就意味着稿件已经顺利进入外审环节,正在接受专家们的严格审视?可这状态已经持续许久,却依旧没有进一步的消息,让人心里七上八下。

审稿历时3个月仍无音讯,这漫长的等待仿佛没有尽头。此时,是否可以礼貌而有效地催促一下?但又担心催促不当,反而引起编辑的反感,影响稿件的录用。

从投稿到最终录用,这中间究竟需要多长时间?没有一个明确的时间预期,就像在黑暗中摸索前行,让人感到迷茫和无助。

今日这篇文章,我们将一次性为你详尽阐述:一篇论文从投稿到发表,其背后究竟历经了哪些流程、关键节点以及决策环节?让你对整个审稿过程有清晰的认识,做到心中有数,提前预判每一步。

 一、投稿后,系统状态究竟蕴含何意?

不同出版社的投稿系统虽然在设计上略有差异,但常见状态所蕴含的意义大致相同,其翻译如下:


状态英文中文含义当前所处阶段详细解读
Submitted to Journal已提交至期刊刚完成投稿,等待系统确认当你点击投稿按钮,完成所有资料的上传和信息的填写后,稿件便进入了这个初始状态。此时,系统需要对稿件进行初步的格式检查和资料完整性确认,确保投稿符合基本要求。这个过程通常不会太长,一般在几个工作日内完成。
With Editor编辑处理中正由主编或执行编辑评估是否送审稿件通过系统初步确认后,就会进入编辑的手中。主编或执行编辑会对稿件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选题的重要性、创新性、与期刊主题的契合度,以及格式是否规范等。他们会根据这些因素来决定是否将稿件送外审。如果选题不符合期刊要求或者格式存在严重问题,编辑可能会直接拒稿,即出现 Desk Reject 的情况。
Under Review外审中审稿人已接受邀请,论文正处于评审流程当编辑决定送外审后,就会开始寻找合适的审稿人。一旦审稿人接受邀请,稿件就正式进入了外审环节。在这个阶段,审稿人会从专业角度对稿件进行深入评审,提出详细的意见和建议。这个过程可能会因为审稿人的时间安排和评审的细致程度而有所不同,一般需要几周到几个月的时间。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审稿完成等待编辑作出最终决定当所有审稿人都完成评审并提交意见后,稿件就进入了这个状态。此时,编辑会收集审稿人的意见,进行综合分析。但编辑并不会立刻作出决定,而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权衡审稿人的不同观点,确保决策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Decision in Process正在决定主编/副主编正在准备审稿意见与作出决定在这个阶段,主编或副主编会仔细研究审稿人的意见,结合期刊的定位和标准,对稿件进行最终的评估。他们可能会就一些关键问题与审稿人进行进一步的沟通,以确保决策的科学性。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天到一周的时间。
Revise/Reject/Accept修改/拒稿/接受最终结果正式发布经过前面的层层评审和决策,稿件最终会迎来这三种结果之一。如果稿件被要求修改,作者需要根据审稿人的意见进行认真修改,并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稿;如果稿件被拒稿,作者需要总结经验教训,寻找其他合适的期刊重新投稿;如果稿件被接受,作者则可以庆祝这一喜讯,同时配合期刊完成后续的校对和发表工作。


二、完整的审稿流程概览

一篇论文从投稿到最终发表,需要经历一系列严谨而复杂的流程,就像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每个环节都紧密相连,缺一不可。完整的审稿流程如下:

投稿 ➜ 初审(Desk Review)➜ 外审(Peer Review)➜ 决定(Decision)➜ 修稿(Revision)➜ 录用 ➜ 校对 ➜ 发表

然而,在这个看似顺畅的流程中,每一步都可能遭遇“卡壳”的环节,影响稿件的顺利推进。

  • Desk Reject:在初审阶段,编辑可能仅浏览摘要便决定拒稿。这种情况常见于选题不符期刊定位,或者格式存在严重问题,如参考文献格式不规范、图表不清晰等。一旦出现 Desk Reject,作者的投稿之路就戛然而止,需要重新调整选题或修改格式后再次投稿。

  • 长时间 With Editor:当稿件进入“With Editor”状态后,可能会长时间停留在这个阶段。这可能是因为编辑在挑选审稿人时遇到困难,合适的审稿人数量有限,或者审稿人时间安排冲突;也可能是编辑正在仔细评估稿件价值,需要更多的时间来权衡是否送审。

  • 外审拖延:外审环节是整个审稿过程中耗时较长的阶段,也容易出现拖延的情况。审稿人可能因为工作繁忙、个人事务等原因拒绝审稿或遗忘回复,导致稿件长时间处于“under review”状态。这不仅会让作者焦虑不安,也会影响期刊的发表周期。

  • Decision Pending:当审稿人意见存在冲突时,主编就难以作出最终决定。例如,有的审稿人认为稿件具有很高的创新性和学术价值,建议接受;而有的审稿人则认为稿件存在一些严重问题,建议拒稿。面对这种分歧,主编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协调审稿人的意见,或者寻找其他专家进行咨询,从而导致决策过程延长。

三、每个阶段大概耗时多久?

了解每个阶段的平均耗时,有助于作者合理安排时间,做好投稿规划。以下是各流程阶段的大致时间(仅供参考):


流程阶段平均时间(仅供参考)详细说明
初审 Desk Review1–2 周初审主要是编辑对稿件进行快速筛选,评估稿件是否符合期刊的基本要求。这个过程相对较快,一般在 1 - 2 周内完成。但如果稿件较多或者编辑工作繁忙,时间可能会适当延长。
外审阶段3–6 周外审是审稿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需要邀请外部专家对稿件进行详细评审。由于审稿人的时间安排和评审的细致程度不同,外审阶段的耗时差异较大。一般来说,需要 3 - 6 周的时间,但对于一些热门领域或者审稿人难以邀请的稿件,时间可能会更长。
修改后再审2–4 周如果稿件被要求修改,作者需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修改稿。编辑收到修改稿后,会再次安排审稿人进行评审,或者自己进行审核。这个过程通常需要 2 - 4 周的时间,具体时间取决于修改的难度和审稿人的反馈速度。
从录用到见刊2–6 个月(依期刊而定)稿件被录用后,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后期制作流程,如校对、排版、印刷等,才能最终见刊。不同期刊的出版周期和流程不同,从录用到见刊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一般来说,需要 2 - 6 个月的时间,有些期刊可能会更快,而有些期刊则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提醒:一些高质量期刊审稿迅速的关键,并非在于“人手充裕”,而在于流程清晰、拒稿效率高。这些期刊通常有完善的审稿制度和规范,能够快速筛选出不符合要求的稿件,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有潜力的稿件上。同时,它们与审稿人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能够及时邀请到合适的审稿人,并确保审稿人按时完成评审。

四、审稿过程中,你能够做些什么?

在审稿过程中,作者并非只能被动等待,而是可以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提高稿件的录用几率和加快审稿进度。

初审阶段

? 建议切勿催促。初审阶段编辑需要对稿件进行全面评估,这个过程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如果作者在这个阶段频繁催促,可能会给编辑留下不好的印象,认为作者不够沉稳和耐心。此时,作者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完善 Cover Letter、准备投稿日志。Cover Letter 是作者向编辑介绍稿件的重要途径,要突出稿件的创新性、重要性和与期刊的契合度,吸引编辑的注意力。投稿日志则可以记录投稿的各个环节和时间节点,方便作者跟踪稿件状态和管理投稿进度。

若超过 1 个月仍未进入 Under Review 状态?
? 可委婉地发送邮件咨询进展。在发送邮件时,要注意语气礼貌、诚恳,避免使用过于强硬或急切的言辞。以下是一个示例:

Dear Editor,

I hope this message finds you well. I’m writing to kindly inquire about the status of my manuscript titled “XXX”, which was submitted on [date] and is currently listed as “With Editor”. I understand that you are busy with many manuscripts, but I would greatly appreciate any update you can provide regarding the progress of my submission. Thank you for your time and effort in handling my manuscript.

Best regards,

[Your Name]

审稿结束后状态停滞不前

? 有些期刊在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状态停留许久,此种情况可在 10 天后再次邮件询问。在询问时,要表达对编辑工作的理解和尊重,同时说明自己对稿件状态的关注和期待。例如:

Dear Editor,

I hope you are doing well. My manuscript titled “XXX” has been in the “Required Reviews Completed” status for about 10 days. I’m very eager to know the decision on my submission. Could you please kindly let me know if there is any further information needed or when I can expect to hear from you? Thank you so much for your hard work and support.

Best regards,

[Your Name]

? 五、投稿成功的关键要素,需提前规划!

要想提高投稿的成功率,作者需要在投稿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和规划。以下是一些投稿成功的关键要素:

✅ 选刊前便深入研究审稿流程
→ 不同期刊的审稿流程和周期差异较大。有些期刊流程缓慢,从投稿到发表可能需要一年甚至更长时间;有些期刊投稿系统显示不够清晰,作者难以准确了解稿件状态,容易产生焦虑情绪。因此,在选刊前,作者要深入研究目标期刊的审稿流程,了解其平均审稿时间、投稿系统的使用方法等信息,选择适合自己稿件和时间的期刊。

✅ 精心准备好 Cover Letter 和推荐审稿人
→ Cover Letter 是作者向编辑展示稿件亮点和优势的重要工具,有助于提升初审通过率。在撰写 Cover Letter 时,要简洁明了地介绍稿件的研究背景、目的、方法、主要发现和创新点,突出稿件与期刊主题的契合度。同时,推荐合适的审稿人也是加快审稿进度的重要环节。作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领域和稿件内容,推荐一些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的专家作为审稿人。这些审稿人通常对相关领域比较熟悉,能够更快地完成评审,并且给出专业、客观的意见。

✅ 保持良好沟通
→ 在审稿过程中,作者与编辑的沟通至关重要。催稿时需注意语气得体,切勿使用命令式口吻。每一次邮件沟通都是一次展示自己专业素养和态度机会,要尊重编辑的工作和时间,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谢。同时,要及时回复编辑的邮件,按照要求提供相关的信息和资料。

✅ 养成记录投稿日志的习惯
→ 建议使用 Excel 表记录各版本状态、时间节点,便于有效管理投稿节奏。投稿日志可以包括投稿日期、稿件状态、与编辑的沟通记录、修改情况等信息。通过记录投稿日志,作者可以清晰地了解稿件的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

? 想知道你的选刊方向是否合适?
欢迎联系编辑,我们将免费为你评估并推荐优选期刊? 我们拥有专业的编辑团队和丰富的选刊经验,能够根据你的研究领域、稿件内容和发表需求,为你提供精准的选刊建议,帮助你提高投稿的成功率,让你的研究成果更快地发表在合适的期刊上。